她是寄居在月亮里的公主,她像一朵風中的雲;她曾去冬季的台北看雨,她也把愛濃縮成一枚琥珀。清者,輕也,這是孟庭葦對自己的評價。她淡入淡出,任憑被人遺忘,卻仍舊想著帶你回到“純真年代”。開在上個世紀的蘆葦花,於今,終歸恬然。
慈悲心是種人格品質
記者(以下簡稱記):轉眼就出道了20多年,有沒有恍然如夢的錯覺?
孟庭葦(以下簡稱孟):不同的心境,會帶來不同的感受。你說有沒有恍如一夢?也有,偶遇一個我剛出道時結交的老友,當然會驚嘆,怎麼20年就這麼過去了?但回過頭想,其實每一步走得都蠻充實的,沒空白過。
記:所以每一個階段都沒有所謂的浪費,是嗎?
孟:沒錯。經歷過種種曲折,你會發現,原本以為無意義的事其實多麼重要。那已經堆砌成了現在的你。
記:回憶賦予了它別樣的意義。
孟:我覺得是因為失去,所以才特別珍貴。
記:修佛這段時間裡,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?
孟:有人說宗教授人以消極的心態,反正一切都是空,我何必那麼執著?我學佛以後才深刻地理解到,“佛”是一種很積極的態度。(積極是指?)在這個過程里,你看到了自己內心缺乏的部分,比如慈悲心。慈悲心並不是“霎時”的,它是一種人格品質。
記:意識到是一回事,升格成某種品質則需要日積月累,挺難的。
孟:對,習性是最難改變的。它是一層讓你誤以為很輕鬆、很舒服,是你不想碰觸和改變的頑障。這樣的習性,你要與它對峙,你需要時間跟毅力。為什麼佛常教導我們把握當下,因為當下的掌控力是種極難獲取的寶藏。
記:研習佛法后重返舞台,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嗎?
孟:離開歌壇的那段時間裡,我邂逅了一位師父,他告訴我:“你放棄這個工作是非常可惜的”。我一直不覺得可惜,我覺得放棄讓我收穫了內心的飽滿,直到他點解,說“你知不知道,當你踏上舞台,可以影響更多人,跟你一齊關懷他人。”就是這樣子。
我已經接地氣了,不再縹緲
記:唱過這麼多情歌,有什麼想對戀人們說的話嗎?
孟:每個人可能都已經、正在或即將接受愛情的考驗。我唱情歌,唱愛情的好,即便結局不那麼完美。以我現在的年齡看,被傷害或許沒那麼糟。在你20歲的年紀,曾經有人與你同行,那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印跡。(背叛也算?)以佛學的角度來說,你可能傷害過他/她,所以這時候,你必須償還。你們的緣分,如果結的是惡緣,不要讓惡緣繼續,因為受傷害一定是自己;如果你希望不再受類似的傷害,那就原諒他/她,種下善緣。
記:出道以來,你就不怎麼沾染人間的煙火氣,你對這種形象有意見嗎?
孟:我出道時,年紀很小,19歲,所有的東西都是唱片公司給的。但潛移默化的狀態下,你讓自己貼近那個方向。原來我不是一個憂鬱的人,但是因為《你看你看月亮的臉》《誰的眼淚在飛》《冬季到台北來看雨》,久而久之,我就演了這個人。我的淘氣、調皮、天真的部分被埋起來了,也不習慣了。
記:活得不自由?
孟:不自由?不至於。因為好像久了,你就把它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。它是慢慢的,你不自覺地被雕塑成那樣,你以為那就是你。也在那樣漫長的過程中,你不讓自己談戀愛,因為你覺得你是不食人間煙火的,你是不應該有七情六慾的,你所有的情感都在你的歌聲中,你也希望符合聽眾對你的期待。
記:有沒有一個契機讓你意識到之前形象已經不是真我了,想要打破?
孟:最大契機就是結婚生子,對我來說是重生的機會。因為讓大家看到更真實的自己。(為什麼是讓人看到?)因為我真的覺得自己已經接地氣了,真的走進了真實的人生,不再縹緲。
婚姻本不在我的人生版圖內
記:婚姻也是你計劃內的事兒?
孟:它本來完全就不在我的人生版圖裡。我很年輕就知道自己不想結婚,我喜歡一個人的生活,我喜歡自由,我沒辦法想象身邊睡著另一個人,我覺得那對我來說是煎熬,折磨。從我19歲離開家庭以後,我也沒有習慣要跟人報備我的行蹤。
記:你先生到底做了什麼令你打破了不結婚的心理?
孟:相處的過程中,有一些有趣的驚喜,我覺得好玩,慢慢地就卸下了心防。不想結婚是自己給自己強穿的盔甲,以為脫不下來,其實是脫得下來的。
記:只看能不能遇到那個讓你脫下來的人。
孟:對,那個東西就像我們在少女時期想流浪的夢想。你就覺得流浪是我生命中一定要完成的,究竟什麼是流浪呢?其實很懵懂。你不知道具體的流浪是什麼,你以為流浪可能就是你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,在那邊生活一段時間。雖然很懵懂,但你就是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,像我年輕時的自我告誡,完全拒絕所有的追求。最後,你其實放得開的,就好比在夜裡吹熄一盞本不必要的蠟燭,回到屋子裡,點亮明燈。你會大悟,原來,不一定非得守著黑暗中唯一的光亮。
(責編: 蔥尾)